第(3/3)页 朝廷面对这种情况,主张严惩地方官吏者居多。 但朱允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选择了默许这些官员,只提出了一点要求,那就是严把户籍关,若是黑户入户籍,朝廷可以给补贴,给物资,但如果是虚报人数,假造户籍,那就是欺君之罪,必死无疑。 朱允炆的意思很清楚,无论是黑户还是移民,他们都是“增加”的人口,既然是增加的人口,那朝廷给点补贴也没啥,反正他们这些人也是要分田种庄稼的,最终的财富还是朝廷的。 高压线划出,压力到了朝廷户部与工部,之前只准备了移民五十万的物资与储备,现在至少需要多准备三万至六万。 户部难,工部难,都只是一时的,毕竟都要十月份了,这一年除了武举、大朝觐就没什么花销了,预留的赈灾款项也能松动松动了。 至于明年的财政,户部很有自信,自信来自于建文二年的风调雨顺,来自于不断增长的赋税,还有大获成功的三季稻。 熬一熬,再难的事,也会过去的。 现在的朝事逐渐少了许多,北方卫所所需物资基本到位,过个冬天没什么问题,南方外无海患,内无造反,各自忙各自的,一切已步入正轨。 退朝之后,顾三审进入武英殿,禀告道:“皇上,蒙城有消息了。” 朱允炆接过文书,仔细看着。 顾三审道:“前指挥使在蒙城找到一名阴兵,名为衣容,寄身花楼。据其推测,阴兵在外,极有可能混杂于青楼之中,刺探情报,隐匿踪迹。” “哦,这倒是个藏身的好地方。” 朱允炆有些赞叹。 能去青楼鬼混的,不是他自己有点本事,那就是他爹,他爷爷有点本事,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些情报,在香言软玉之间,套出点情报什么的,也不算什么稀奇。 像是朱有爋那样被迷得七荤八素,不知所以的家伙,属实是不多见,但也难保没有什么官吏不被其掌握把柄,沦为棋子。 “听闻庞焕正在帮丛佩儿调教那些女子?” 朱允炆轻声道。 顾三审点头称是。 朱允炆笑了,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告诉庞焕,把她们卖到青楼吧。” “啊?” 顾三审惊呆了。 这好好的人要是卖到青楼,丛佩儿不还闹翻天…… 朱允炆摆了摆手,没有多做解释,道:“去吧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