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到时皇爷锤炼的新军得成,区区以下克上的建虏八旗,定然不是我皇明的对手!” 相比较于外朝的那帮文官,恰恰是王承恩这些常伴在御前的内廷太监,更清楚的知道大明的改变。 仅从日益充实的内帑,王承恩这些内廷太监,就明白自家皇爷的英明,且大内行厂所控辖的一众皇庄,包括营建起来的各类产业,乃至间接控制的便民铺、车马行等,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啊。 “呵呵~” 崇祯皇帝笑了起来,看向王承恩说道:“王伴伴,什么时候,你也学会这等阿谀奉承之言了? 这不好。 眼下只是局势受控,没有出现朕所担心的事情,至于能否解决大明问题,平灭掉建虏之患,这些还需要时间去沉淀。 以后像这样的话,不准再说了。” “喏!” 王承恩当即作揖应道。 对待忠诚的王承恩,崇祯皇帝有足够的耐心,也给予其相应的权柄,毕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,若什么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,那就算把自己累死了,也不可能做好这些。 内厂这边,有王承恩坐镇统辖,的确给自己省去不少麻烦。 “王伴伴,最近这段时间,要叫各地的皇庄,关注好地方的形势。”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,开口说道。 “特别是那些背地里哄抬粮价,想趁机发国难财的,都给朕查清楚,凡涉及到朝堂的人,要单独摘录出来。 这有些人啊,要是不适当的严惩一下,他们就会觉得我大明法纪是摆设!” 崇祯皇帝的心里很清楚,朝中的不少文官,都眼巴巴的瞅着自己犯错,这样才能行规谏之事,将先前丧失的利益再度夺取回来。 可对崇祯皇帝来讲,像这样的错误,他又怎么可能会轻易犯下呢。 第(3/3)页